岳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田卓靈 通訊員 姚佳慧
“三文院士、松光主任,我們這次來,就是代表家鄉人民送上問候!”
今年五月底,陽光穿過椰林灑在窗前,位于海南省海口市中國熱帶農業研究院的一間會議室里,岳陽市科協工作人員鄭重遞上慰問信。岳陽籍院士專家黃三文、謝松光接過信,輕輕點頭,動容地說:“不論在哪里,我們始終心系家鄉,只要岳陽有需要,我們隨時都愿意出一份力!”
這份跨越千里的行程,只為致敬這群默默耕耘的科技人。
2025年5月30日是第九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主題為“矢志創新發展 建設科技強國”。連日來,岳陽以一系列有溫度、有廣度、有力度的行動,致敬每一位為城市發展默默付出的科技工作者。在市委、市政府關懷下,在市科協精心組織下,一場場暖心走訪、一輪輪思想交流、一幕幕科普互動,不僅匯聚起“科技強國”的奮進力量,也寫下這座科創之城敬才、重才、愛才的深情注腳。
禮敬有為者 走訪慰問顯溫度
“你們為這座城市的發展默默耕耘、無私奉獻,值得被看見、被尊敬!”在岳陽昌德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實驗室里,市科協一行正在慰問一線科技工作者劉文瑞。得知他正帶領團隊研發新材料,市科協負責人詳細詢問項目進展,并送上節日祝福。劉文瑞神情動容:“這不僅是鼓勵,更是鞭策?!?/p>
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當天,岳陽市委、市政府聯合發出致全市科技工作者的慰問信,向奮戰在全市各行各業、各條戰線上的科技人才表達節日問候和崇高敬意。慰問信通過岳陽日報、社交平臺等多種方式廣泛傳遞,并專門寄送給全國300余名岳陽籍院士專家,許多專家感言:“字里行間都是鄉音,是家鄉對科技的珍視與牽掛?!?/p>

除了“走出去”,岳陽同樣注重“講出來”。今年,市科協與岳陽日報深度聯動,開設“洞庭星光”專欄,系統報道基層優秀科技工作者事跡,講述他們如何在實驗室與田野之間奔走,在山水湖田之間創新,以可親、可信、可敬的形象讓科技之光照進千家萬戶,成為激勵更多年輕人投身科研的燈塔。
岳陽的誠意,不只體現在禮遇上,更體現在行動中。一場場暖心舉措,彰顯的是“讓科技工作者有地位、有平臺、有溫度”的理念,既溫暖人心,也厚植創新沃土。
聚力創未來 思想碰撞啟新篇
5月30日上午,一場別開生面的岳陽市科技人才沙龍暨市情調研在戶外舉行。40余位來自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的科技人才圍坐一堂,圍繞“科技創新如何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主題,展開思想的激烈碰撞。

“新質生產力的本質是什么?”“企業科研如何更好對接基層應用場景?”“岳陽在科技成果轉化機制上還有哪些突破口?”討論中,既有理論交鋒,也有實踐對接,一位青年科研人員感慨:“這種跨界交流太難得了,不同領域的觀點交錯,很多困惑豁然開朗。”
與此同時,各縣市區也陸續開展“科技工作者座談會”或調研活動。汨羅市科協圍繞“科技+鄉村振興”邀請科技特派員座談,提出多條基層科研服務建議;君山區、華容縣評選宣傳本地優秀科技工作者,用榜樣力量引領更多人投身科技實踐。

科技創新的源頭活水,來自人才的智慧激蕩,也離不開組織的精心呵護。這些活動不僅拓展了科技交流的廣度與深度,更在城市高質量發展大局中明確了“科技向哪發力、服務向哪聚焦、資源向哪傾斜”的關鍵航向。
服務潤人心 科普行動見真情
“叔叔,這個儀器有什么用?”“醫生您好,這個藥貼要不要配合按摩?”5月30日下午,在洞庭南路中醫藥義診市集上,孩子與家長圍在特色診療攤位前,好奇又專注地與中醫專家互動。艾灸、耳穴、聞診體驗……市健康促進會和市中醫藥學會聯手打造“國粹集市”,為旅發大會注入濃濃“科技+文化”煙火氣。
在平江縣,科技志愿者走進山區學校,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科普活動。學生圍在志愿者身邊驚嘆:“原來身邊處處是科學!”而在湘陰縣的夜市廣場,“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宣傳展架下,義診、文藝表演和健康知識講座交相輝映,成了夏日街頭最熱鬧的一角。

一地一活動、一站一亮點,各地科協將“科技三下鄉”“科普進社區”“專家義診”“科學家精神宣講”等活動與本地實際深度融合,不拘泥形式、不流于表面,把科學真正送到百姓身邊、送進群眾心里。
從兒童到老人,從課堂到街頭,科技志愿服務溫潤民心、潤物無聲,也為全民科學素養的提升夯實了基礎。這不僅是一次科普普及,更是一次群眾對“科技服務美好生活”的具體體會與熱情回應。
市科協表示,將持續以服務科技工作者為天職,推動“人才工作站、科普服務站、科技志愿服務站”建設提質擴面;將不斷提升“洞庭星光”宣傳品牌影響力,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在“七個岳陽”建設中爭做開路先鋒、主力軍和筑夢人。
科技創新從來不是孤軍奮戰,而是城市與人才雙向奔赴的時代使命。巴陵大地,風起云涌,正以矢志不渝的決心,擁抱科技、禮敬人才、服務創新,在建設科技強國的洪流中寫下屬于岳陽的熱血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