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起城陵磯 開放譜新篇
——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岳陽片區五周年發展紀實
□岳陽日報全媒體見習記者 馬穎
五載奮進,一曲開放強音在長江之濱激蕩。
2020年9月24日,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岳陽片區揭牌啟航,肩負起“為國家試制度、為地方謀發展”的使命。
19.94平方公里的試驗田,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開放發展為引擎,五年間累計形成62項制度創新成果,其中7項躋身國家級案例;截至2025年上半年,實現進出口總額突破1982.8億元,對非貿易達到19.61億元,培育年納稅超百萬企業227家,構建起先進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港口物流、電子信息四大產業集群,成為湖南內陸開放的新高地。

“黃金水道”百舸爭流。岳陽自貿區供圖
制度破冰,破解“內河困局”
制度成本是最剛性成本。為了實現錯位發展,岳陽自貿片區對標對位長江中游城市,立足港口特色,堅持差異化探索,打開制度創新局面。
曾經,內河港口“運費計稅”難題制約著企業“通江達?!薄T狸柶瑓^聯合岳陽海關首創“內河運費不計入完稅價格”機制,為293家企業減負1.71億元,節約稅款2056萬元。岳陽林紙借此減免稅金280萬元,企業負責人感慨:“政策讓內河港與海港站在了同一起跑線?!?/p>
岳陽既具有通江達海的優勢,也直面通江達海的競爭。岳陽片區錯位奔跑才能齊頭并進,岳陽自貿片區聯動岳陽海關、海事、交通、口岸等部門,著眼于全省的唯一出海港口——城陵磯港,探索“組合港模式”,聯動武漢、九江,通關時間壓縮3天,成本降三成;推出“內陸港口進口集裝箱作業標準”,將裝卸效率提至30標箱/小時,創國內先進水平;全國首創“長江經濟帶物流通道聯動發展模式”,成功入選全國最佳實踐案例,推動沿江開放格局重塑;創新“煙花出口監管新模式”,實現物流成本最高下降70%,2024年保障45億元貨值煙花出口“一帶一路”,成為全球煙花貿易“黃金通道”。
從“單一水道”到“多維聯通”,岳陽片區建成“三區一港五口岸”九大國家級平臺體系。目前東盟冷鏈班列、長江—東南亞電商快線、中老泰專列等新線路開通,“城陵磯港”品牌正走向中外。
產業躍升,鍛造“核心引擎”
依托港口資源,壯大“港經濟”。岳陽臨港高新區(岳陽自貿片區)聚焦大進大出港口特色產業,聚焦新質生產力,高標準建設半導體科技園、儲能材料園等特色平臺,引進12家“三類500強”企業,輻射效應持續釋放。新紫光項目打造中部“半導體+綠色智能計算”基地;匯川技術伺服電機產線30秒下線一臺產品,直供比亞迪、寧德時代;海銘德成全球最大智能遙控器生產基地,2025年上半年產值增長27%。
作為開放的前沿陣地,岳陽臨港高新區利用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建設的契機,布局打造岳陽總部基地,在科特迪瓦、坦桑尼亞建設橡膠、葵花籽油產業基地及海外倉,形成“海外初加工+國內精加工+全球貿易”全鏈條。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匯川技術落戶華容,打造16億元配套集群;臨湘中非工貿產業園集聚12家林木企業;聯動區獲超2億元供應鏈融資支持,“區內龍頭+區外配套”產業生態日益清晰。
面向未來,岳陽片區瞄準“內陸臨港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區”,力爭2026年實現半導體產業園、港口物流雙千億目標,對非貿易破百億。
協同賦能,優化營商環境
發展是硬支撐,環境是強保障。為了讓制度效率成為最公平的效率,岳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市市場監管局、市人民銀行、市金融監管局、市住建局、市行政審批局等部門加大先行先試力度,著力打造構建可透視、可預期、可信賴的一流營商環境。
法治護航發展,岳陽市中級人民法院推出“小額信用債權全鏈條智理模式”,案件辦理提速90天;國際商事巡回審判庭高效化解首例跨境糾紛,臨期生鮮貨物優先處置,挽回損失的同時重塑企業互信。
“以前跑三天,現在一天辦妥,省時省錢!”海事海關“一檢兩證”改革讓船員黃先生國慶后即可返崗,“船舶證書六證合一”等舉措持續提升通關效率……這樣的創新舉措在自貿片區已成常態,住建領域“極簡審批”實現“拿地即開工”,審批時限壓至2個月;政府購買“幫代辦”服務企業超200家,凱門科技、東方玻璃等項目享受“全生命周期”護航。市場監管、金融監管部門設立2000萬元知識產權風險補償資金,撬動融資200億元;專利快速預審通道助企業45天獲授權,高價值專利屢獲省級、國家級獎項。
為讓“便捷辦”變“增值辦”,片區在市直相關業務部門指導下,成功承接了85項省級權限,并通過加強業務培訓、優化辦理流程,確保權限“接得住、管得好、用得活”,實現全鏈條放權賦能。
潮平岸闊,風正帆懸。五年探索,岳陽自貿片區以制度創新破題、以產業集聚賦能、以開放合作共贏,奏響了一曲高質量發展的澎湃樂章。立足新起點,岳陽臨港高新區(岳陽自貿片區)正按下“快進鍵”,邁出“開放步”,以更高水平的開放實踐,為“七個岳陽”建設注入強勁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