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穎
微雨,天涼。秋分時節我和媽媽帶著1歲多的女兒漫步在金鶚書院。秋風拂來,樹葉翩翩,欒花飄落,穿行于書院典雅幽靜的庭院間,恍如走進了歷史文化的深處。
“萬竿翠竹扶金鶚,一院書香醉岳陽?!辈徽摰竭^多少次,金鶚山南麓的這方院落,依舊讓人憧憬、沉醉。在岳陽,賞秋的盛景不少,我和女兒最愛的還是金鶚書院,在那里,你會欣喜地邂逅最有文化味的秋色。金鶚書院創建于清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湖湘才子吳獬曾任首任院長,他在此地傳播儒家文化,培養了一大批杰出人才,為書院奠定了“鼎革”與“創新”的思想之核。然而,在民國戰火中,這座曾經的書香之地卻不幸被毀,成了一片廢墟。
20世紀90年代,金鶚書院在舊址上得以復建,一度回歸了文化教育的初心。然而,由于歷經不同業態的輪轉,書院再次陷入了沉淪的境地。熱心傳統文化公益的童曼娜女士挺身而出,以超人的決心和毅力接管了書院,并對書院進行了改造提升。經過兩千五百多個日夜的艱辛付出,2023年底金鶚書院煥然一新,綻放出全新的生機與活力。

近兩年來,我和家人朋友常常被這里舉辦的各類文化、學術講座、交流活動和琴棋書畫、茶道、花道、香道等活動所吸引,于是我在春天帶女兒在草木芬芳,醉人的花香里做香囊、體驗非遺點茶;夏天在濃蔭蔽日,白墻青瓦的竹影里喝茶聞香;秋天和好友在含笑花半開的甜香里喝桂花烤奶,聽美學講座;冬天在青翠冷冽的寒夜里圍爐煮茶,談天說地……
四季轉換,漫步于這座兼蓄古意與生機的書院。抬眼是院落碑石、廊臺亭榭,百年時光仿佛在此折疊——一代代求學傳道的知識身影,如劇幕般在眼前鋪展。他們如庭中滿樹金葉,即便落于歷史長河,依舊閃爍著不滅的光。
“惟楚有才,于斯為盛”,這座百年書院歷經歲月沖刷,弦歌從未停歇。先賢手植的湖湘文脈——傳道濟民的初心、經世致用的擔當、以文化人的情懷,如今仍在延續,讓古老書院煥發出跨越時代的青春活力。

秋光明媚,風景入畫。當這抹斑斕秋意與百年書院的文化深意、人文氣韻相融,徜徉時觀景思趣,那股回甘般的韻味,藏著說不盡的雅致與妙境。
在我心里,秋天最美的樹是欒樹,岳陽最美的秋光在金鶚書院,秋風微雨將欒樹果實染成胭脂色,遇上厚重的綠瓦白墻,融合了秋冬時節的柔潤暖意,于是這美好的一切,恰到好處地般配著。
青空澄明、天高云淡。大講堂里李凌煙老師的《美學漫談》,余三定老師的快樂讀書觀還在余音繞梁……女兒在書院前坪追逐欒樹果實,香道室的沉香和茶室的茶香正裊裊升起,想起十多年前,18歲的我走出家鄉大山,來到洞庭湖畔的岳陽理工學院讀大學,年輕的我迷茫彷徨時常常會來金鶚書院走一走,看一看?,F在我早已三十而立,內心也越來越篤定和安寧??粗?歲多的女兒,在經歷了140多年風雨的古老書院里嬉笑玩鬧,想著我的孩子能在這傳統文化和自然之美中浸潤成長,心里感到無比幸福、感恩和踏實。

因經常帶女兒來書院,與書院的主理人和工作人員也漸漸熟絡起來,聊天中得知在當前的環境中,書院的運營和發展很是艱難,很多文化活動都是公益性質,大部分經費需要主理人補貼。童曼娜說:“書院外觀上的恢復并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需要恢復它的浩然正氣、大愛、良善、誠信、利他……金鶚書院更需要每一個岳陽人一起行動,共立圣賢之志,倡導君子文化,讓岳陽文脈不朽傳承?!?/p>

“憶往昔踏雪來過曾話春風一席;愿諸生凌霄直上毋忘燈火三更?!?/p>
山間古木年輪里藏著書院140多年的春秋,它們經歷雷劈蟲蛀卻愈發蒼勁。微雨漸歇,風一吹,金色欒花和樹葉遍地灑落,下一個春天正在落葉里醞釀。文化傳承之路漫長艱辛卻從不斷層,如簇擁書院生長的青翠大樹,將四季風雨都轉化為新的年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