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君山蔬菜科技產業園
“蚯蚓糞”破解秸稈處理難題
岳陽日報10月14日訊(通訊員 黃海天 方鑫)隨著秋收季節的到來,農作物秸稈的處理問題再次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以往“狼煙四起”的秸稈焚燒現象,不僅嚴重污染空氣、危害人體健康,更是對寶貴農業資源的巨大浪費。近日,筆者在君山蔬菜科技產業園了解到,一種通過蚯蚓轉化農業廢棄物制成的高效肥料——“蚯蚓糞”,正以其卓越的生態與經濟效益,為秸稈等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提供了一個“變廢為寶”的完美范本。

君山蔬菜科技產業園
在君山蔬菜科技產業園的溫室內,看不到堆積如山的秸稈,也聞不到刺鼻的焚燒氣味,取而代之的是一壟壟長勢喜人的蔬菜和空氣中濕潤的泥土芬芳。園區技術負責人介紹,他們正是將以往讓人頭疼的秸稈、菌渣、蔬菜邊角料等農業廢棄物,變成了生產“蚯蚓糞”的原料。
蚯蚓糞的應用,帶來的是一舉多得的綜合效益:
改良土壤,根治板結。蚯蚓糞能顯著改善土壤的物理結構,使黏重的土壤變得疏松,使松散的砂土得以凝結,有效增強土壤的通透性、保水性和保肥能力,從根本上解決因長期使用化肥導致的土壤板結問題。
營養全面,減施化肥。蚯蚓糞富含氮、磷、鉀等大量元素及多種微量元素,更含有氨基酸、有機質和腐植酸。這些養分全面且易于植物吸收,能顯著減少化肥的使用量,降低農業生產成本。
抗病提質,增產增收。蚯蚓糞中含有大量有益微生物,如球孢鏈霉菌等,能有效抑制土傳病害,促進根系發育,增強作物抗逆性。使用后,果蔬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糖分含量都得到合理提升,風味更佳,商品價值更高。即使在重茬地塊,也能維持甚至提升作物產量。
這一模式將秸稈等農業廢棄物從污染源轉化為高價值的農業生產資料,既減輕了環境壓力,又改良了土壤,提升了農產品品質,增加了農民收入,形成了“農業廢棄物——蚯蚓糞——肥沃土壤——優質農產品”的綠色閉環。
業內專家認為,推廣類似君山產業園的生態循環農業模式,是打贏藍天保衛戰、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向。當農民親眼看到秸稈能創造出比“一把火”更實在、更長遠的價值時,“禁燒”將真正成為人們的自覺行動,鄉村的沃野藍天也將得到最有力的守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