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 麗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5周年。75年前的深秋,岳陽第一批志愿軍戰士肩負家國使命,跨過鴨綠江,奔赴朝鮮戰場。他們以熱血與生命,在異國的土地上譜寫了一首首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9月,戰火蔓延至我國東北邊境。面對嚴峻形勢,岳陽人民積極響應黨中央“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號召,掀起反對美國侵略、捍衛和平的浪潮。岳陽地區堅決貫徹黨和政府的征兵指示,有計劃、分批次選拔政治可靠、身體強健、家庭負擔較輕的青年參軍入伍。全區先后有3萬多名青年工人、農民、干部和學生踴躍報名參加志愿軍,其中1萬余人奔赴朝鮮前線,參與上甘嶺、老禿山、云山、漢城等重大戰役,張震、吳信泉、邱創成、李元等14名岳陽籍將軍先后擔任志愿軍重要領導職務,涌現出眾多戰斗英雄與支前模范。岳陽縣雷甲生在老禿山戰斗中英勇作戰,不幸失去左臂,被譽為“獨臂英雄”。岳陽縣朱再保在槍林彈雨中立功入黨,榮獲朝鮮“民族解放勛章”光榮歸國。汨羅市蔡吉安負傷穿越生死線,先后兩次赴朝,血戰黃草嶺和上甘嶺。臨湘市廖啟富曾與同伴堅守老禿山陣地九晝夜,打退美軍數十次進攻,在朝鮮戰場上4次負傷,立二等功4次、三等功6次,榮獲軍功章6枚、三級國旗勛章1枚……他們為祖國和民族尊嚴奮不顧身,為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舍生忘死,永遠是人民心中“最可愛的人”。
在三年抗美援朝期間,岳陽兒女積極投身轟轟烈烈的群眾運動。各縣鄉(區)紛紛成立抗美援朝分會,動員青年參軍參戰,推動群眾增產節約,踴躍捐款捐物,全力支持國家經濟與國防建設。平江縣大力開展開荒造林、興修水利等生產運動;岳陽縣工商界超額完成國家稅費上繳任務……“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勝利”成為全社會的共同信念。截至1952年底,岳陽各界群眾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幣達152.7億元(舊幣),有力支援志愿軍購置飛機、大炮等軍需裝備。同時,各縣成立優撫工作委員會,積極開展慰問烈軍屬、幫扶生產等優撫工作,并創辦福利工廠,妥善安置烈軍屬就業,這些數字與故事,共同鑄就了最堅實的后方長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