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容縣:“三大保衛戰”夯實高質量發展之路
岳陽日報10月22日訊(通訊員 陳宏)近年來,華容縣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以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為抓手,系統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與高質量發展深度融合。華容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187.4億元,糧食總產量穩定在55.7萬噸,連續六年獲評全省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先進縣,連續兩年榮獲全省縣域經濟先進縣(農產品加工主導型),生態優勢正加速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勝勢。


藍天保衛:破解“秸稈困局”的華容智慧
秸稈處理一直是農業發展中的“老大難”問題,華容縣勇于創新、積極破題。2024年9月,華容縣發布《關于禁止露天焚燒農作物秸稈區域、時段劃定的通告》(征求意見稿),在全省率先探索“限時分區”焚燒的創新策略。該舉措摒棄“一刀切”管理模式,將華容縣劃分為嚴格禁燒區與限時焚燒區,既強化重點區域管控,又兼顧農業生產實際,實現了環境保護與民生需求之間的動態平衡。這一精準化、差異化的治理路徑,為破解秸稈治理難題提供了可借鑒的“華容方案”。
在“堵”的同時,華容更在“疏”上做足文章。印發《華容縣2025年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實施方案》,大力構建秸稈“五化”綜合利用體系,推動秸稈從“生態包袱”向“綠色財富”轉變。機械化粉碎還田、飼料化利用、能源化開發等多條路徑的暢通,不僅從源頭上化解了焚燒壓力,更形成了資源循環利用的綠色產業鏈。
此外,華容縣將區域協同防控提升到戰略高度,與南縣、湖北省石首市建立秸稈禁燒聯防聯控機制。通過打破行政壁壘,建立信息共享、聯動巡查、應急響應的協同作戰機制,共同為區域藍天筑起“防火墻”,展現了區域共保聯治的遠見與擔當。


碧水保衛:踐行“首倡之地”的華容擔當
“守護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囑托,為華容縣賦予了“首倡之地”的特殊使命,也點燃了華容縣上下碧水保衛戰的堅定決心。華容以系統治水、久久為功的戰略定力,統籌推進水資源保護、水環境治理與水生態修復,全力書寫“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生態答卷。
聚焦核心,重拳整治“母親河”。華容河作為貫穿縣域、滋養兩岸55萬群眾的生命線,是碧水保衛戰的主戰場。華容縣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投入資金21.96億元,系統實施保水增量、截污減排、網箱拆除、畜禽退養等一系列硬核舉措,推動全流域水質持續改善,重現“一河碧水入洞庭”的動人景象。
標本兼治,重塑城市“會客廳”。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黑臭水體問題,華容以狀元湖、白蓮湖等城市內湖為重點,大力推進清淤疏浚、截污納管、生態補水等措施,實現從“城市痛點”到“生態亮點”的華麗轉身。如今,這些水域已成為市民親水休閑、人水和諧的“城市會客廳”,生動詮釋了治水為民、生態惠民的深厚內涵。
建章立制,筑牢長效“保障網”。治理難在持續,成在機制。華容縣依托縣、鄉、村三級河湖長體系,將治理格局從重點河湖延伸至全域水系,治理主體從政府主導延伸至全民參與、社會共治,治理機制從專項攻堅轉向常態長效。通過收回養殖權、建設生態浮島、種植水生植物、常態化清漂等舉措,東湖、藕池河等重點水域生態功能穩步恢復,全社會惜水、護水、治水的良好氛圍日益濃厚,為“首倡之地”踐行使命筑牢了堅實的制度根基與群眾基礎。


凈土保衛:夯實“綠色大縣”的華容根基
土壤是農業的命脈,也是生態安全的基石。作為聲名在外的“綠色大縣”,華容將“凈土保衛”視為發展的根本,系統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與資源循環利用,全力守護耕地健康。
為筑牢凈土屏障,華容縣堅持“源頭控制”與“末端循環”雙管齊下。在源頭控制上,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綠色防控等關鍵技術,減少化肥農藥施用量,保障耕地健康與肥力。在末端循環上,扎實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健全農膜、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體系,將潛在污染源轉化為可利用資源,構建起“養殖——糞肥——種植”“廢棄物——回收——再生”的綠色循環鏈條,實現“污染源”向“資源庫”的轉變。作為標志性成果,“華容芥菜”實現綠色升級,全產業鏈年產值達90億元,入選農業農村部品牌精品培育計劃,躋身湖南省首屆農作物十大優異種質資源,成為生態價值轉化的典范。
在一系列扎實舉措的推動下,華容農產品品牌體系日益完善?!叭A容芥菜”“華容稻”“華容小龍蝦”三大區域公用品牌聲名遠揚,“兩品一標”農產品數達37個,數量居全省縣級首位。品牌價值的提升,有效轉化為農民收入的切實增長,華容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20年的22828元躍升至2024年的30296元,生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這份亮眼的成績單,不僅是對凈土保衛戰生態成效的有力印證,更是“華容制造”農產品強勁市場競爭力的生動體現,為“綠色大縣”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提供了最堅實的支撐。
從破解秸稈治理難題的創新探索,到跨區域聯防聯控的協同實踐;從擔當“守護好一江碧水”的首倡之責,到推進河湖系統治理;再到構建農業循環體系、夯實綠色生態根基——華容縣的每一步都彰顯著先行者的擔當與智慧。在這片充滿希望的田野上,藍天、碧水、凈土已成為驅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能,繪就了一幅生態與經濟共贏的壯美畫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