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邱濤
在岳陽市第九中學的校園里,時光仿佛有一種特殊的質感,它沉淀在瑯瑯書聲中,鐫刻在每一張課桌的紋路里,更流淌在像李繼紅這樣一位老班主任的日常步履中。自1997年踏上三尺講臺以來,二十八載春秋倏忽而過,她幾乎年年都是班主任,將生命中最富饒的歲月,毫無保留地獻給了她所摯愛的班級和學生們。
她不是驚天動地的英雄,卻是無數學生和家長心中最堅實的依靠;她沒有豪言壯語,卻用近三十年的堅守,書寫了一段“潤物無聲、靜水流深”的教育傳奇。
堅守:用時光書寫教育忠誠
“李老師,這個班還得您來帶。”這句話,幾乎成了李繼紅老師教學生涯中最熟悉的“指令”。從青澀年華到兩鬢微霜,班主任這個身份,早已從一份工作,內化為她生命的一部分。談及此,她總是淡然一笑:“習慣了,和孩子們在一起,心里踏實。”
這份“習慣”的背后,是超越常人的責任感與深沉的愛。她熟知初中每一個年齡段學生的心理密碼,能從學生一個細微的眼神、一次不經意的走神中,讀懂他們的困惑與渴望。她的辦公室,永遠是學生來得最勤的地方,那里有解惑答疑的嚴謹,也有傾訴心事的溫暖。
在她看來,班主任工作是一場“馬拉松”,比拼的不是一時的沖刺,而是持久的耐心、恒定的溫度和永不枯竭的智慧。年復一年,迎送一屆屆學生,她就像一座燈塔,溫暖而堅定地照亮著一批又一批學子青春的航程。
智慧:化育無形的教育藝術
如果說常年擔任班主任體現了她的堅守,那么,一次次在關鍵時刻接手九年級成績薄弱的班級,并能在中考中實現驚人逆轉,則彰顯了她卓越的教育教學能力和化腐朽為神奇的智慧。這已成為李繼紅老師身上一個鮮明的“標簽”,也是她教育生涯中最富挑戰性也最耀眼的篇章。
對于學校安排的工作,她從未推辭,總是迎難而上。面對一群可能已在學習上喪失信心、行為習慣有待改進的學生,她的第一課從來不是疾言厲色的訓誡,也不是急于進度的灌輸。她會用整整一周的時間,只做一件事:“看見”每一個學生。
她有一個厚厚的“育人筆記”,記錄著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家庭狀況、興趣愛好甚至他們最好的朋友是誰。她深信“親其師,信其道”,轉化的第一步是建立深厚的師生信任。她像一位偵探,細心發掘每個學生被塵埃掩蓋的閃光點:那個總在最后一排睡覺的男孩,可能是個籃球高手;那個沉默寡言的女孩,或許有著驚人的文學天賦。她善于把握教育契機,將育人融入日常。她的班級管理,既有嚴格的規范,又充滿溫情;既注重學業進步,更關注人格養成。她常說:“教育的真諦,不在于灌輸,而在于喚醒;不在于塑造,而在于引導”。
沉淀:在研究中追求卓越
李繼紅老師不僅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實踐家,更是一位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研究者。她深知,教育是一門科學,需要不斷用前沿的理論來反思和提升自己的實踐能力。
在繁重的教育教學工作之余,她積極投身教育科研,將二十多年的帶班經驗進行系統梳理和理論升華。她主持的省級課題《新時代初中班主任工作策略研究》榮獲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2025年,她被聘為岳陽樓區中小學第三屆“金鑰匙”德育課堂競賽決賽初中班主任賽課評委;同時,她連續獲得年度工作嘉獎,并在2024年榮獲岳陽樓區“優秀班主任”稱號,這些榮譽實至名歸,是對她卓越工作的充分肯定。
與此同時,作為岳陽樓區“初中班主任名師工作室”的首席導師,李繼紅老師將個人經驗轉化為團隊智慧,引領區域班主任專業成長。工作室成立以來,她帶領團隊成員開展專題研究、組織經驗交流、指導青年教師等,形成了“傳幫帶”的良好氛圍。
傳遞:甘為人梯的胸襟與情懷
在九中,李繼紅老師是年輕教師口中的“李媽媽”或“定海神針”。她從不吝嗇分享自己的經驗,在學校的“青藍工程”中,她是最受歡迎的指導教師。李老師常說:“看到年輕人快速成長,比我自己拿獎還高興。教育的希望在于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p>
她的指導,不僅是教學技巧的傳授,更是教育情懷的傳遞。她告訴年輕老師:“不要怕班級亂,亂是生機;不要嫌學生笨,笨是起點。教育的魅力,就在于參與一個生命的成長,見證化繭成蝶的奇跡。”這種博大、寬容、充滿期待的教育觀,深深地影響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二十八載春秋,青絲漸染白霜。李繼紅老師把最美好的年華,都奉獻給了人民教師這個平凡的崗位。她像一葉負重的舟,載著一屆屆學生渡過青春的河流,抵達理想的彼岸,自己卻始終停留在岸邊,準備下一次啟航。她又如一位默默耕耘的農人,在教育的田野上精耕細作,不問收獲,但問耕耘,然而時間最終饋贈了她滿園的桃李芬芳。
“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崩罾^紅老師,這位教育的“長征者”和“點火人”,用近半生的時光,點燃了無數學生心中的求知之火、善良之火、理想之火。這火焰,必將匯入星河,照亮更遠的地方。師者如舟,不負星河,李繼紅老師的教育故事,仍在繼續書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