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陰工程機械再制造產業園破土動工

圖為湘陰工程機械再制造產業園動工現場。
岳陽日報10月30日訊(全媒體記者 方璐 通訊員 容軒)依托“通江達海”的虞公港優勢,一個瞄準中南地區第一的工程機械再制造產業園正式揚帆起航。10月29日,湖南湘陰工程機械再制造產業園在各方見證下破土動工,標志著這一戰略性項目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將為區域先進裝備制造產業鏈注入全新動力。
該項目坐落于距虞公港僅1.6公里的黃金腹地,總規劃面積高達1000畝,旨在構建一個集制造、維修、認證、交易及出口于一體的綜合性集散中心。
整個園區建設將分三期推進,首期啟動將投資2.5億元,開發150畝土地,重點建設4.5萬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及配套設施,快速形成產業承載力;二期拓展則規劃300畝,側重于引進和培育龍頭型企業與高端研發中心,提升產業創新能力;三期成型后再規劃400畝用于構建全產業鏈生態,并預留150畝土地用于生活、物流等綜合配套。
根據規劃,產業園將于2030年前全面建成,預計引進超過30家企業,實現年收入超20億元、出口額超15億元的宏偉目標。
據悉,產業園采用“政府推動、國企參與、市場化運營”的創新模式。其核心優勢在于精準的區位戰略:立足湘陰本地的產業基礎,向南承接長沙世界級工程機械產業集群的輻射,向北聯動山東梁山等地龐大的購銷網絡體系,從而匯聚長、岳、梁三地核心資源,致力于打造全國一流的產業高地。
目前,園區招商勢頭強勁,已成功吸引包括昊柏智聯、中立機械、創銳機械及山東恒遠在內的首批企業簽約入駐,實現了多方共贏的開門紅。
為保障產業園的高效運轉,與之配套的虞公港區“兩縱兩橫”主干路網正同步加速建設。其中,虞公大道與沿江大道作為連接港口與外部世界的“經濟新動脈”,設計時速均為50公里。
這兩條高標準道路將直接打通園區與虞公港的快速貨運通道,顯著提升物流效率,進一步完善港口“水公鐵”多式聯運體系,為產業集聚和發展提供堅實的交通支撐。
此產業園的建成,將極大強化湖南在工程機械后市場的布局,成為踐行“三高四新”戰略的又一重要產業支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