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憲德
一個塵封已久的家族自傳,如同一把鑰匙,開啟了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之門。在岳陽市尚書山公園旁,承袁堂祖傳中醫門診部的袁俊,偶然間發現了父親袁國棟壓箱底的史料,竟牽出了家族四代人行醫懷仁、助紅幫窮、投身抗戰與抗美援朝的悲壯而又輝煌的故事。
從曾祖袁以楨到父親袁國棟,他們以精湛醫術為刃,以仁愛之心為盾,在崢嶸歲月中演繹著紅色傳奇,書寫著醫者的擔當與情懷。
行醫懷仁多積善 幫窮助紅鑄口碑
袁俊的曾祖父袁以楨(1868年—1931年)出生于岳陽縣渭洞(張谷英)革命老區,12歲便跟隨道士學醫。由于悉心感悟中醫的“望聞問切”,熟稔各種中藥材的性能,辨證通曉各種病理的關聯,很快脫穎而出。自立門戶后,更是以精湛的醫術和仁慈的醫德享譽湘鄂贛。由于幫助了不少缺醫少藥的鄉親,老百姓更是敲鑼打鼓,為他贈送牌匾“扁術陀心”。
20世紀30年代初,袁以楨除了幫助那些各種疾病纏身的老百姓,還把仁愛灑向蘇區紅軍。1931年初,聞聽自己的外孫劉星(紅軍將領)因戰斗負傷后又染上瘧疾,生命危在旦夕,便馬上派徒弟冒雪配送自己熬制的青蒿汁(抗瘧),與三七粉(消炎),使其半月內得以康復。
劉星(1914年—1932年)原名劉九成,今岳陽縣張谷英鎮人,16歲參加紅軍,任紅十六軍第七師二團文化股股長、宣傳股股長。1930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改名劉星。1931年在第二次反“圍剿”中,參加有名的江西尚坪、排埠戰役,因戰功代理紅七師政委。1932年在第三次反“圍剿”中壯烈犧牲。
除了醫治救護紅軍大量傷病員外,袁以楨還冒著生命危險,沖破敵人重重封鎖,為紅軍秘密提供青蒿200斤、三七粉2斤等禁運藥材,有力地支援了紅軍與白匪軍的斗爭。
由于多次以物質支援紅軍,引起了國民黨反動派的注意,1931年4月,袁以楨赴平江運送藥材途中,遭遇與國民黨勾結的土匪張炳炎劫持,押送岳陽,嚴刑拷打,逼迫他交代紅軍的有關情況。但袁以楨寧死不屈,最后被敵人亂刀殺害。
明德畢業參北伐 堅守渭洞擊日寇
1926年8月,在長沙明德中學剛畢業的袁以楨之子袁松濤,看到北伐戰爭勢如破竹,心里癢癢的,偷偷跟隨葉挺獨立團參加了迂回包圍汀泗橋的戰役。攻克汀泗橋、賀勝橋后,他興沖沖返回岳陽家中取換洗衣服和盤纏,不料卻被父親袁以楨扣住,不許從軍,只能老老實實待在家里學醫。
但這顆不安分的心,哪里耐得住寂寞?他跟父學醫行醫也不忘學習軍事知識。父親歿后,袁松濤便拉起了槍桿子。驍勇善戰的袁松濤很快拉起隊伍,成為岳陽縣一支有名的游擊抗日武裝。1938年,時任民國岳陽縣縣長阮湘欲將其招安,納入麾下。但袁松濤不為所動。后經共產黨人馮子愚從中斡旋,曉以大義,最終使這支隊伍掌握在地下黨手中,成為本鄉抗擊日寇的生力軍。
在抗戰時期,袁松濤目睹日寇燒殺擄掠的暴行,怒從心頭起,心想哪怕是劣勢裝備也要教訓一下小鬼子,機會終于來了!1939年9月,第一次“長沙會戰”爆發。這次會戰,日寇被打得灰頭土臉。從長沙潰敗的日寇本來就窩著一肚子火,沒想到剛撤到岳陽,又被袁松濤率領的游擊隊打了個猝手不及。這次日軍的損失雖然不大,但“侮辱性極強”。日寇被其稱之為“便衣”的本土武裝,騷擾了幾次后打探到這支隊伍的領頭人袁松濤家庭住所。怒火中燒的小鬼子立馬派兵將袁宅付之一炬。
因二戰局勢逆轉,袁松濤深知日軍末日將至,所以潛伏起來,蓄勢待發。1945年3月初,他在岳陽縣芭蕉洞附近的劉家山率部伏擊日軍運輸隊,擊斃擊傷30余人并繳獲物資,為抗戰勝利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高炮擊落重型機 山林活捉飛行員
烽火未熄,戰歌再起。1952年,袁松濤之子袁國棟跨過鴨綠江,將家族的熱血與醫者的仁心,譜寫在異國他鄉的冰天雪地之中。
袁國棟1933年出生,少承歧黃,篤學思進,立志報國,畢生踐仁。
1948年—1949年,袁國棟兩度追隨進步學生參加正義學生運動。在校讀書時,與后來的全國政協副主席毛致用是同班同學且交情頗深。毛致用晚年還勉勵袁俊要好好學習。
1950年,剛滿17歲的袁國棟應征入伍,參加十九兵團軍干校學習。1952年,赴朝參戰,任190師57團二營防化兵指導員。
1952年12月18日晚,美空軍B29重型轟炸機又來陣地狂轟濫炸。此機型配備領航員、副駕駛、投彈手等12人。美國佬仗著空中優勢大搖大擺闖了進來,不曾想在我方陣地遇到了硬茬。乘敵機俯沖時,我方高射炮精準連射,一架B29空中開花,拖著長長的濃煙墜向山崖,幾名幸存的機組人員連忙跳傘。袁國棟一看,立刻帶領戰友前往降落點搜索。在白雪皚皚的山林中,展開地毯式搜索,終于在一處沒有被白雪完全覆蓋的蓬蒿中,活捉了瑟瑟發抖的飛行員約翰·科瓦克。
抓住一名美軍飛行員,袁國棟興奮不已,事后賦詩一首:
撼天炮聲緊相催,射落惡鷹墜塵埃。
跳梁小丑被擒獲,山前笑煞金達萊。
袁國棟轉業后,長期義務施診,普惠桑梓黎民,傳承百年醫德,光耀袁氏門庭。2019年獲“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和“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雙紀念章?。他以“金針為器,仁心為械”,鐫刻袁門三代“赤色醫魂”。
祖傳秘方代代傳 懸壺濟世惠蒼生
袁俊年逾花甲,是袁國棟之子,雖未經歷戰火洗禮,卻始終堅守醫者仁心與紅色情懷,立志將祖傳秘方發揚光大,惠澤鄉鄰?。2025年3月,該秘方被正式列入岳陽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祖德流芳遠,宗功澤世長。袁俊矢志不渝、臥薪嘗膽,擔當使命、砥礪前行,賡續紅色傳承,踐行為民初心。他憑借努力,榮獲20多項國家級證書,這不僅是對袁氏四代中醫藥傳承的肯定,更是他賡續紅色基因、推動古老中醫煥發新彩的生動實踐。
袁俊說: “將傳統中醫智慧與現代健康需求結合,挖掘、傳承祖國中醫藥并造福千家萬戶,是我一生最大的心愿?!?/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