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陽樓區:一中心“兜底”萬家事
□岳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小弓 通訊員 尹 萍 姜彥波
“您安心回家等電話。”在岳陽樓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聽完七旬老人李月娥的訴求后,工作人員遞過一張回執單。
這位七旬老人的煩心事,在拿到這張薄薄的回執單后悄然落地。因醫??ㄏM糾紛,她曾做好了拖著病軀“跑斷腿”的準備,卻只在岳陽樓區綜治中心進了“一扇門”。次日,社區、街道、市場監管部門人員便上門協調,藥房當場退還了800元。
“以前‘跑斷腿’,現在一站辦妥!”老人的感慨,道出了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帶給群眾的真切獲得感。
從“四處跑”到“一站清”,推動綜治中心由“物理整合”到“化學融合”。變化的背后,是岳陽樓區積極踐行人民城市理念,加快智慧城市建設步伐,構建城市運行和治理智能中樞,建立健全“大綜合一體化”城市綜合治理體制機制,讓城市治理更智能、更高效、更精準的具體行動。
這個占地3400平方米的中心,自8月底揭牌至10月中旬,已接待群眾逾千人次,受理訴求近900件,辦結率高達97%。數字背后,是新時代“楓橋經驗”在這片土地上的生動實踐——通過“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確保群眾每一項訴求都“有處辦、有人辦、依法辦”。
一窗受理 讓訴求“有處辦”
走進敞亮的綜治中心大廳,“一站式”窗口井然有序。過去分散在各處的信訪、調解、仲裁、法律援助等職能在此聚合,26個部門常駐、輪駐。群眾無論反映的是家長里短,還是復雜的涉法涉訴問題,只需踏進這扇門,便能找到對應的路徑。
“這就像基層治理的‘急診室’?!痹狸枠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李水平說,“核心是要打造一個便民利民的平臺,讓群眾遇到問題能想到這兒、愿意來這兒。”
為確保服務不走樣,中心實行“一案一碼”管理,群眾掃碼即可查詢辦理進度;每周區領導坐班接訪,推動矛盾在首訪環節實質化解。
服務,就在這一窗受理、閉環管理中,從承諾變為現實。
多元調處 讓矛盾“依法辦”
化解矛盾,關鍵在依法,核心在專業。在郭鎮鄉,一起陷入僵局的糾紛通過“云視訊”系統直連區綜治中心。屏幕兩端,職能部門骨干、法律援助律師與基層調解員“隔空會診”,依法依規厘清是非,僵局被現場打破。
“專業的人辦專業的事?!眳^委政法委副書記、綜治中心負責人馮婧介紹,中心不僅聚合了行政、司法資源,還引入了“群英斷是非”調解隊、“和姐”工作室、心理咨詢師等社會力量,形成了“全科醫生”式的解紛團隊。健全的“三調聯動”機制,確保了咨詢、調解、仲裁、訴訟、法律援助等環節無縫銜接。
法治,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化解紛爭的標尺和底氣。
智慧預警 風險“提前辦”
基層治理貴在見微知著。岳陽樓區將761個網格和2267個微網格融入“黨建+網格化微治理”體系,配以投入4000多萬元建設的“雪亮工程”與風險預測預警平臺,織就一張全域覆蓋的智慧防控網。
每日,民情、訪情、警情、訟情、輿情“五情”信息在此交匯共享,風險分級研判機制將糾紛“化解在早、化解在小”?!斑^去靠人海戰術,現在讓數據跑路?!蓖ㄟ^平臺預警,某區域盜竊案頻發會自動觸發增援,某小區投訴增多會啟動提前介入,實現了從“接訴即辦”到“未訴先辦”的躍升。
智慧,正讓基層治理變得更加敏銳、高效。
一把尺子 成效“群眾判”
如何確保實效?岳陽樓區用“一把尺子”嚴格考評。入駐人員刷臉考勤,實行“五個即時”管理;群眾手握“優良中差”的評價權,打分結果直接關聯單位考核與干部績效。
這把尺子量的是干部作風,更是民心向背。當工作人員堅持以一張笑臉相迎、一套流程辦理、一套機制督辦、一個滿意答復對待每位群眾,信任便在其中建立,和諧便在其間生長。
從“帶著怨氣來”到“懷揣和氣回”,岳陽樓區綜治中心正以精細化服務、法治化保障、智能化支撐,托舉起基層治理的“大平安”,書寫著“理百家事、解千家憂、暖萬人心”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