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日報11月4日訊(劉 萍)今日是岳陽樓記的誕辰,巴陵廣場上早已人聲鼎沸。岳舞臺的鼓樂穿透云霄,民本廣場的彩綢在秋陽里翻飛。而真正牽動心魂的去處,卻在東南角一座靜謐安寧的亭子——背記亭的門檻,正在被無數虔誠的腳步叩響。
周燕剛啟開亭門,人流便如春溪般涌了進來。手機屏幕的微光、誦讀流程的醒目告知、低聲誦讀的絮語,頃刻填滿了這座方寸天地。亭內兩間背誦間的玻璃被擦拭一新,浮動著千年的墨香。這墨香是有形跡的,它纏繞在每一個捧卷沉吟的身影間,又滲入亭角的每一寸木質肌理。
人潮中,一位老者牽著幼童格外醒目。池萍華老人與胞妹池衛華帶著孫兒殷含章,自孝感驅車三小時而來。含章不過總角之年,一路在顛簸車廂中默誦急就章?!皯c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稚嫩的童聲在亭間輕輕碰撞。姨奶奶池衛華輕撫亭門,眼中泛起微光:“這文章早刻在我們骨血里了。”她額頭的皺紋里深藏著半個世紀的記憶,那是小學課堂里的朗朗書聲,如今年光流轉,聲線又由稚嫩的童聲接續。
朱紅的身影驀然點亮視線。丁莼女士身著艷色新裝立于亭前,鬢邊金釵映著流轉的日光。她為岳陽樓慶生而來,更為遠在上海的女兒生辰遙寄祝禱。“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背誦至此處,她忽有片刻遲滯,指尖微微蜷起。電子屏幕亮起94分的柔光,她撫掌而笑:“下回定要滿分獻樓!”笑靨被斜暉鍍成暖金色,母親的雙重情意——對千年名樓的景仰與對遠方骨血的眷念,皆在聲線起伏間織成錦緞。
亭角忽起北地口音。姜磊身形挺拔如松,牽著一個不及他腰間高的男孩。父子倆自哈爾濱穿越云端而來,只為踐行一個莊重的約定:二年級的姜冰澤須背下全文,方得登樓。此刻小兒昂首立于亭間屏幕前,清泉般的誦聲汩汩流淌:“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那聲音初時細弱,漸如新燕振翅,終似清磬穿云。98分的數字躍現時,父親的手沉沉落在孩子肩頭,那掌心傳遞的溫度,勝過關山萬里的風塵。
日輪漸漸西沉,將亭中人影拉得纖長如弦。電子屏上的光暈明明滅滅,映照著青衿學子的專注、銀發長者的虔誠、垂髫稚子的堅毅。不同的面孔在亭中流轉,相同的詞句在唇齒間翻涌。木柱上深淺的紋路如呼吸般起伏,是無數吟誦者氣息拂過的年輪;梁間繚繞的余音,似與范公筆下的洞庭波瀾同頻共振。此刻的背記亭,已化作一頁在夕照中徐徐展開的立體長卷——“浩浩湯湯,橫無際涯”的不僅是湖水,更是千年未絕的文脈奔流。
夕陽熔金,將飛檐染作赤銅色。人群漸次散去,唯余周燕輕拭電子屏上未散的手澤。94、98、100……跳躍的數字被晚霞浸透,如星火浮游于暮靄初起的亭閣。欄桿外洞庭煙波澹蕩,浩渺水色漫向天際。歸鳥掠過檐角,銜走最后一聲吟誦的余韻。飛檐斗拱在光影中吞吐滄桑,木屏銘文蜿蜒如游走的墨龍,恍見范仲淹以天為紙、以湖為硯,那如椽大筆正蘸滿霞光,向蒼茫大地揮灑未干的字句:
“先天下之憂而憂——
后天下之樂而樂—— ”
夕暉沉入樓影,而余音在梁。
2025年11月4日草于巴陵廣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