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陽自貿片區:以制度創新為企業降本增效
岳陽日報全媒體見習記者 馬 穎
近日,當岳陽林紙的財務總監算完最新一筆稅單時,他露出笑臉——280萬元的稅金減免,來自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岳陽片區(以下簡稱“岳陽自貿片區”)首創的“內河運費不計入完稅價格”機制。這個讓內河港與海港“站在同一起跑線”的制度創新,五年來已為293家企業省下1.71億元運費成本。而這,只是岳陽自貿片區62項制度創新大潮中的一朵浪花。
破冰之刃:制度創新如何“點水成金”?
“以前跑三天,現在一天辦妥,省時省錢!”岳陽自貿片區海事海關“一檢兩證”改革讓船員黃先生切實感受到了辦證效率提升——過去需輾轉多個部門、耗時3天的船舶證書辦理流程,如今僅需1天即可完成。更值得關注的是,通過“船舶證書六證合一”等創新舉措,片區持續推動通關效率持續提升。
不僅如此,岳陽自貿片區還全面深化“極簡審批”改革:將水電氣網等8個高頻事項“一網通辦”,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工業項目落地實施“拿地即開工”模式,審批時限從原先的數月壓縮至2個月;建筑裝飾裝修工程許可辦理周期由14個工作日大幅縮短至2個工作日,切實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
而最具突破性的是全國首創的“內河運費不征關稅”機制——通過將內河段運費從關稅基數中扣除,五年間已為293家企業減負超2000萬元稅款,真正實現了“讓內河港與海港站在同一起跑線”。這項改革不僅破解了長期制約內河港口發展的“運費計稅”難題,更讓長江黃金水道真正“流金淌銀”,成為企業降本增效的“黃金通道”。
?;烦隹谠菈K“硬骨頭”。岳陽自貿片區推出的“轉關危化品出口查驗結果互認”模式,破解了“一檢兩查”難題,形成可復制的“岳陽方案”。
“全鏈金融支持知識產權成果產業化模式”,則打通了從專利到產業的“最后一公里”。如今,中創空天等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正通過“全鏈金融支持知識產權成果產業化”模式,將專利變成真金白銀。
產業躍升:從“藍圖”到“熱浪”的奇幻之旅
走進岳陽自貿片區半導體產業園里,新紫光項目正打造中部“半導體+綠色智能計算”基地;匯川技術的伺服電機產線,30秒就下線一臺產品,直供比亞迪、寧德時代;海銘德成為全球最大智能遙控器生產基地,2025年上半年產值增長27%。這些“硬核”產業背后,是岳陽自貿片區對“先進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港口物流、電子信息”四大集群的精準培育。
開放基因讓岳陽自貿片區玩轉“全球貿易”。東盟冷鏈班列、長江—東南亞電商快線、中老泰專列陸續開通,“城陵磯港”品牌走向世界。中非經貿合作更顯神通:科特迪瓦的橡膠初加工基地、坦桑尼亞的葵花籽油產業基地,與國內精加工形成“海外初加工+國內精加工+全球貿易”全鏈條,今年上半年對非貿易額同比增長176%。
服務升級:營商環境如何“潤物無聲”?
“正是片區職能部門辦事有效率,才能讓我們的項目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落地投產?!毙伦瞎饧瘓F負責人的感慨,道出岳陽自貿片區服務的溫度。85項省級權限的“全鏈條放權賦能”,讓“拿地即開工”成為常態;2000萬元知識產權風險補償資金,撬動200億元融資;專利快速預審通道45天即可授權。更貼心的是政府購買“幫代辦”服務,凱門科技、東方玻璃等項目享受“全生命周期”護航。
當“小額信用債權全鏈條智理模式”讓案件辦理提速90天,當國際商事巡回法庭高效化解首例跨境糾紛,法治護航讓企業吃下“定心丸”。如今,片區累計注冊企業6159家,稅收、固投、外資年均兩位數增長,市場活力持續迸發。
站在五周年的新起點,岳陽自貿片區正瞄準“內陸臨港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區”發力。2026年,半導體產業園、港口物流將雙雙突破千億,對非貿易有望突破百億。
潮平岸闊,風正帆懸。這片熱土正以制度創新為槳、以產業集聚為帆,向著更高水平的開放,駛向更壯闊的遠方。






